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提出的要求,推进“两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1.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指明了方向。在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探寻救亡图存道路进行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大一统传统,“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等体现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提供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命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历史实际与革命实际进行认真研究,强调这个“结合”是“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和“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等方面的内容。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强调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同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指明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个重大命题的提出,不仅对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