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化又包含着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使得效率与公平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重要和突出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发展前提,没有效率的公平是缺乏根基、难以持续的公平,也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是效率的社会前提,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可持久的效率。没有效率或没有公平,最终会造成效率和公平一起丧失,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或持久现代化。一个国家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决定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尽管也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但只能是服从资本运动规律的效率和公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决定了要将效率与公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重大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然要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也必然要求更加注重统筹效率与公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高效率保证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夯实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物质条件;保证公平赢得了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序,同时为提高效率创造了社会条件。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表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二者的共同损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社会主义本质,深化改革,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不断深化对效率与公平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收入逐步增长。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要做出更大更好的用于分配的“蛋糕”,这样才有可能切好分好“蛋糕”,没有效率的公平是难以为继的,也难以真正地实现公平、共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更要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在分“蛋糕”的问题上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蛋糕”分得好就会越做越大,越分越多;分不好就会越做越小,越分越少。没有公平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导致效率的降低和萎缩。从全局和长远看,效率和公平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互斥关系,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共容关系。保证公平可以保持社会稳定,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创造效率持续增长的社会条件和宏观的经济效率。只有统筹效率与公平,二者相得益彰,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