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党办干部的党性修养
按照领导要求,由我为大家讲一堂党课。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就在一直思考我应该讲点什么,结合我们大家所从事的工作及新老交替这一现状,我们办里的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也就是党办姓“党”,需要比任何部门都要更加注重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所以,我就围绕党性修养,谈一些理解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党性?
党性这个概念很大,就我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谈一些拙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示之于公众的首先是人性,所以谈党性就不能脱离人性。关于人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性,就特指人的社会属性,尤其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比如古人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这些往往通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具体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这些基本道德准则,也就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性。关于党性,则是一个政治概念,是带有政党阶级性特征的,具体指党员对党组织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的坚定信念和践行党的宗旨、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高度自觉性。这些往往通过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而具体表现出来。前些年,有一部叫《信天游》的电影,主人公有一句台词很经典:“啥是党性,真正的党性应当是最真实的人性”。台词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揭示了党性与人性的辩证关系。党性来自于人性,但又高于人性,是一种被赋予政治属性的人性,带有政党的色彩,从层级上,它是一种人性的升华,但从根本上,它就是从人性;而人性先于党性,没有深厚的人性做根基,党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谈党性修养,首先应该站在人性的层面上来看待问题;理解党性,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具体有四个维度。
一是爱党的情怀。从人性上讲,人有不同的身份,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而作为一名党员要爱党。爱党要知感恩。每名党员都有两个生命,自然生命是父母给的,政治生命是党给的。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共产党员就是党的儿子、党组织的儿子,对待党组织就如同对待父母,应该有爱、有孝心、有责任,不应该讲代价、讲条件,知恩图报。党员在入党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撰写入党申请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入党动机。如果一名党员说不清自己的入党动机,即使入了党,也只是形式上入党,思想和感情上并没有入党。从我们管理的党员队伍来看,我们要思考有多少党员能够做到真正爱党;从自身党性来看,我们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到了真心爱党。爱党就是党性的第一项基本内容,有了这个一,后面的零越多,数字就越大;没有这个一,后面的零再多也是零,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管党的责任。责任二字蕴含广泛,要想实现好履职尽责,就要对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普通人而言,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具体任务就算合格,但是对于共产党员来讲,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标准要比别人更高一层、更进一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党员的责任中体现出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自然属性,但存在的价值是为了实现社会属性,在于为“非我”做什么,也就是“利他”。党员干部存在价值不是为自己做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多少,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在岗位上尽责,为什么党员干部尽责标准要比别人更高。党员的伟大之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能从思想上、政治上、社会上、人性上的角度看清自己的根本,能够从主观上发自内心的履职尽责。即使标准条件是模糊的,但以“非我”为前提,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行为上就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