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乡村生态振兴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质的生态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生态振兴是实施多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根本上,乡村振兴就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
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此,提出"五个振兴”,即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建起多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多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实施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背景,本文主要探讨乡村生态振兴在实施多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地位和路径选择。
一、生态环境——美好生活的栖息地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除了富足的物质保证,更需要优质生态产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告别了物质短缺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人该以怎样的方式生存于自然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二、生态振兴一——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五位—体"总体战略布局,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观点、新思想,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起点,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以优美环境带动乡村其他领域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首先,乡村生态振兴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之路,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建设和保护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十八大以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乡村生态环境建设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以生态振兴为依托,将环境因素融入农村建设各领域,实现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共进、人与自然融洽共生的新农村。可以说,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农村生态文明就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其次,乡村生态振兴是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的必由之路。尽管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长期形成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农村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