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维度:全球化的生态文明观、乡村振兴观。
世界上的一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旅游、移动、延伸、膨胀、出于机入于机,都只是其中的一种生命状态。只有树立全球生态文明观,乡村振兴观,才是做好生态振兴的前提。
实际上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乡村振兴成果并不理想,能够振兴的乡村大约总数在2%左右。
中国未来的乡村也不是全部保留,我们的总原则和总目标是在满足撤并的上位规划前提下,有一个振兴一个,有多少振兴多少,挽救农耕文明的火种既是责任又是使命。
二、我们到底是在前进还是后退?
万物的根本都在追求的是生生不息。我们一个人最简朴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怎么保存和延续生命和生命信息。外在事物的变化无论怎么繁复纷扰都是外物,只有不被干扰内心,我们才会过得恬静。有时候大部分追求都是舍本逐末。
面对过去的四十年的一场大迁徙,有谁去想,四十年前,一家人就在乡村大山的深处沐浴着阳光、空气、和煦的风,美妙的芬芳和雨露;如今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深刻地到来了,屏读,时时在线,互联网购物,可穿戴设备,蓝牙,虚拟现实,生态战争等等,伴随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器物文明越来越轻易地延伸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世界,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迎来了一次超越西方的机会了,我们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加速度,现代城市里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科技产品在延伸某一感知的同时,也绑架了我们某一方面的感知,同时屏蔽了我们的另一方面的感知,甚至开始在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使我们人类被机器驯化甚至为机器服务。
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是与自然最近的产业,我们到底是要奔向科技、数字、机器这个母体还是回到自然这个母体,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困难,我们又面临一次怎样的选择?
伴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现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服务年轻化,我们在科技这条路上越来越快、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