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区安置小区治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和重大项目建设催生了大量的安置小区。这类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数以万计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新时期安置小区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025年下半年,聚焦XX区内典型的安置小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安置小区治理面临的共性难题,系统梳理基层创新实践的有效做法,探索构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安置小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路径,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与突出问题
XX区作为中心城区,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中形成了多个规模较大、人口集中的安置小区。这些小区居民构成多元,主要由原农村地区的失地农民、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拆迁居民以及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组成,普遍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特征:老年人口多、失业待业人员多、特殊困难群体多,而具备稳定职业和收入的青壮年劳动力相对较少。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决定了群众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经深入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我们梳理出当前安置小区群众的核心需求,大体可归纳为11个大类、31项具体内容:
(一)就业创业类:包括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发布本地就业信息、扶持小微创业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
(二)养老服务类:包括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组织老年人健康讲座、提供上门助餐助洁服务。
(三)子女教育类:包括开办“四点半课堂”、提供假期托管服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四)医疗健康类:包括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五)基础设施类:包括保障电梯安全稳定运行、增设或规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修复公共区域照明设施、建设休闲健身场地。
(六)物业管理类:包括提升物业服务响应速度、公开公共收益收支明细、加强安保巡逻。
(七)环境卫生类:包括及时清运生活垃圾、整治楼道乱堆乱放、规范宠物饲养行为。
(八)安全保障类:包括完善消防设施与通道、升级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定期排查安全隐患。
(九)文化生活类:包括组建文体兴趣社团、定期举办邻里节等社区活动、开放社区书屋和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