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关于2025年度秋季水稻机收减损专项监测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减少粮食在收获环节的损失,确保秋粮颗粒归仓,XX市农业农村局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市秋季水稻机收减损专项监测工作。本次工作旨在精准掌握我市水稻机械化收获环节的损失现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现场指导与技术推广,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与现实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粮食生产不仅包含播种、管理等产中环节,收获环节的减损同样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一环。据测算,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的损失惊人,而仅收获环节的损失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能够挽回大量的粮食。因此,“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已成为新时期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XX市作为XX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秋收大幕的拉开,大规模水稻机械化收割作业已全面展开。在这一背景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机收损失监测,不仅是对我市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主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务实举动。通过精准监测识别损失环节与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量,将管理水平提升为增产效益,对于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二、专项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代表性,XX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站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深入秋收一线,开展了严谨细致的现场监测工作。
(一)周密部署与现场组织
本次监测工作选择在XX市XX镇的XX坝区进行。该区域地势平坦,是XX市水稻集中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的典型代表区域,其监测结果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参考价值。监测小组在进入作业现场后,与正在进行收割作业的农机手和农户进行了充分沟通,说明了监测的目的和流程,确保监测工作在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工作小组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水稻机收损失率调查测定方法》,确保了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二)科学取样与精准测算
监测的核心在于数据的精准。为排除偶然因素,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监测小组在收割机作业完成后的田块内,采取随机多点取样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样区划定:在已收割的稻田中,随机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在每个样点,使用标准测量工具划定长1米、宽2米,即面积为2平方米的样区。
2.损失收集:工作人员对样区内的所有收获损失进行地毯式收集。收集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收割后散落在地表的谷粒;二是夹杂在排出秸秆中的谷粒;三是仍残留在割茬稻穗上未能成功脱粒的谷粒。整个收集过程力求细致全面,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计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