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今年7至8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X主任亲自参加X县调研,和X副主任为调研组组长,对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X县、X区、X县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幼儿园,采取深入园点察看、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调研,并委托X县和X县人大同步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68所,较上年减少6所,其中合并5所、撤销7所、新建6所;在园幼儿37694人,较上年减少3199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95.43%;公办幼儿园占比63.04%,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3.75%,普惠覆盖率87.21%;有教职工4018人,其中专任教师2647人,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教师比例为89%。截至2025年6月,全市共有3岁以下托育学位5063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05个。其中,普惠托位2430个,普惠托位率为48%,目前共有2-3岁在园托育学生970名。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
全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普惠性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初步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力度补齐农村短板,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以标准化教学点为补充,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农村幼儿园在园人数9427人,农村幼儿园教职工798人。农村学前儿童入园率稳步提高,普惠覆盖进一步增强。二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新建幼儿园、利用闲置公用资源改扩建幼儿园、资助利用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园等措施,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新建小区配套学前教育设施,落实人口规模达5000人或住宅达1500套以上建成小区需配建幼儿园的要求,全市审批配套幼儿园4个,目前硬件基本建成3个。三是扶持引导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采取“以公办园为主,鼓励民办幼儿园自愿参与”的“转普”工作方案。坚持普惠制学前教育政府主导、普惠性幼儿园社会共同举办,普惠制不排斥多样性。并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加大培训、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
(二)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正常运转得到保障
市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学前教育建设纳入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建设。“十四五”期间,按照“规划先行、资源整合、城乡均衡”的工作思路,市级和各区县都在城区新办了公办幼儿园。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地将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十四五”以来,学前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达 15.6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资金9.15亿元)。市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14%以上。二是探索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教育部门以“规范、高效、公开”为目标,分级管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依法开展经费筹措、执行预算计划、规范监管流程、优化使用结构,持续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建立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的工作体制。私立幼儿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同时落实了贫困幼儿家庭补助、普惠性幼儿园奖补等政策措施。
(三)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育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各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园本化课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安排幼儿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推进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管理,以活动教学为主,努力避免“小学化”倾向。定期组织幼儿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二是完善幼儿园教职工补充机制。严格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积极探索备案制教师招聘路径,缓解教师编制紧缺的矛盾。三是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探索农村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合同制管理模式,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实行单独评审,开展了学前教育正高级职称评定。四是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保教水平。采取集中培训、顶岗置换、网络研修等形式,实施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2021年至2024年,共培训骨干园长和教师1700余人次。
(四)监管指导全覆盖,办园行为进一步规范
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幼儿园的鼓励激励,同时强化食品安全、办学行为等方面的培训与监管。通过明确监管职责,完善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治理,使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建立了幼儿园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幼儿园安全技术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校园公共区域防控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要求。二是建立完善监管体系。积极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探索建立家长、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幼儿园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科学保教指导。建立帮扶机制,优质园通过结对联盟、办分园、集团化办园、托管办园等形式帮扶农村园或薄弱园,共同提升城乡办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