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改进基层医疗服务方式,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全面优化及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xx年11月,全县共组成家庭医生团队xx个,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xx人(每个团队平均有签约医生x人以上),签约xx人,签约率为xx%,履约率xx%,其中,普通人群xx人,重点人群xx人,签约率为xx%,65岁以上老年人人签约xx人,孕产妇签约人数xx人,0-6岁儿童签约人数xx人,高血压患者月人数xx人,糖尿病人数签约xx人,肺结核签约人数xx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人数xx人,残疾人签约人数xx人,贫困人口签约人数xx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人数xx人。
一、主要做法
(一)建好一个团队,责任落实“点对点”。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签约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政策、服务经费等各项任务,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乡镇卫生院组建“1+1+1+N”模式团队,由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生、县级公共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等组建的家庭医生团队,以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性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为主,采取团队签约或组合式签约服务形式,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疗专家进社区、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可自愿选择1所县级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建立“l+1+1”的组合签约服务。
(二)把握两个原则,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群众自愿满意原则。充分考虑群众对医生、医院信任度和对公共卫生的认知度,尊重群众意愿,在群众知晓和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签约。以增加进村频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落实,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签约团队信任度。二是签约优先原则。按照以残疾人等群体优先签约的原则,逐步向其他群众推进。
(三)做到三个结合,结合任务“全方位”。一是与基本医疗服务良性发展相结合。按照急慢分治原则,正确引导群众形成基层首诊、合理就医、预约服务的医疗秩序,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良性发展。同时,结合服务能力,合理组建签约团队,合理划分签约服务区域,使签约服务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相结合。以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本,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实向好均等化发展。三是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结合。按照脱贫攻坚行动令要求,对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目标人群通过进村入户签约,开展全面健康体检,彻底掌握辖区内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的患病信息,落实因病施策、因病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