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
在湖南考察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莅临长沙一家电池材料企业,深入了解了当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他认真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汇报,仔细察看了企业的产品展示,详细了解了材料性能测试和电池生产流程。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企业不断壮大、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指出,只有不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多能互补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些观点,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重要讲话不仅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全国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求,必须加快构建以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为内核的新型能源体系,切实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能源,作为“工业的粮食”和国民经济的命脉,其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是绝不容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能源禀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富煤缺油少气”,这使得我国能源发展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以及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多重挑战。近年来,为积极应对全球能源低碳化发展趋势,增强能源安全的自主性,我国已大力推动传统能源体系向非化石能源体系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我国的风机产量和装机规模均位列世界第一,光伏发电技术也整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光伏产量及装机规模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此外,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已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名片,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水能利用国,水电工程建设能力同样名列世界第一。在核电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也总体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大容量远距离输送技术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能源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