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战略支撑,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赢得发展主动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今天,人类社会正加速进入数字时代,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新质生产力正是科技加速演进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力系统的整体跃升,体现在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提质与扩容。
新质生产力是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育和劳动者的凝聚
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劳动者素质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总是要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教育部2022年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持续增加将不断地为劳动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劳动者队伍结构。在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视野、知识、能力等得到大大拓展和提升,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