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书,不久前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分专题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中既可以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对民政服务对象的特别牵挂,也可以领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生为重的政策取向在民政领域的具体化。
1.全面认识民政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民政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一条历史公理:民生好坏决定着民心向背,民心向背决定着政党(政治集团)命运与国运兴衰。历史典籍与现实中均可见厚民生者受拥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这两个“最大的政治”其实是相通的,只有持续不断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巩固政权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人民至上,它必然要求以民生为重,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民政工作涵盖了救助低收入困难群众、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慈善公益以及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是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的政府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这一定性决定了民政工作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和重要性,也为民政部门围绕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政工作界定为“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明确各级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强调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要“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系列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体现了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如果民政工作做得不好,就意味着会突破社会公平底线、损害国家治理根基。以人口老龄化为例,根据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之比的标准,我国在2000年达到7%而进入老龄社会,2021年占比达到14.2%,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数以亿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巨大挑战。继2018年国家在民政部设立养老服务司之后,2023年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又在民政部新设立老龄工作司,老龄工作司将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这表明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主管全国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的重大职责任务,更足见民政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发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