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城市治理既要服务人民群众也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数字社会背景下,数字技术为有效汇聚利用市民智慧和力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延伸城市治理“触角”,解决以前“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城市问题,促进全民参与城市治理。
全民参与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民服务需求持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供需失序的情况日益凸显,市容问题层出不穷且难以根治。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下,城市管理部门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事务治理的关键主体,一直面临着管理事务庞杂、人员编制有限、工作时间和地点固化等问题。吸纳其他治理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构建多个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模式成为适应治理实践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应当调动大规模、非特定的市民积极参与。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促使广大市民愿意为公共事务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是那些嵌入生活场景的城市治理活动。随着弹性工作制和自由职业的流行,市民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时间,有精力参与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市民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其有能力协助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此外,日趋健全的公众参与制度和更为畅通的公众参与渠道,激发起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和活力。
全民参与城市治理亟需数字赋能
一是数字赋能全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广度”。数字化平台的可及率日益提高,为原子化分布的市民提供了参与渠道和工具。政府运用数字化平台有序动员和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有助于持续扩大城市治理的参与群体,开启“全民网格管理员”的新模式,从而激发城市治理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