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
按:2021年8月6日,《学习时报》刊发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联合署名文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该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切入点,从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扎实完成“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三个方面,围绕“为什么”谈认识、围绕“是什么”谈感悟、围绕“怎么干”谈措施,是一篇高质量的贯彻落实类理论文章。小编带您一起分析蕴含其中的写作思路、方法和技巧。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导语开门见山谈认识,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的内容、意义、要求作出总体概述,抓住了理论文章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和深化,我们要深学细悟,对照笃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指导思想上予以定位,明确了要达到了目标要求,体现了政治上的高站位。“两个新”既属金句,也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准定位,在撰写相关文稿时可引用)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部分总体围绕“为什么”谈认识,充分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应有之义、迫切需要、自觉行动、必然要求四个方面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导语部分一般以“政治定位+发展形势+重要作用+讲话内涵”;分述部分多数以“政治定位+领导讲话+重大意义+现实要求+思想认识”为模版。该部分重点要体现一个“高”字,以政治上的高站位,体现对讲话精神的高度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政治站位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所处的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讲话的深刻内涵,用以统领分述部分)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政治定位,着眼全局工作,分几个层次来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讲话)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重大意义)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现实要求)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思想认识)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的迫切需要。(政治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领导讲话)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等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现实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思想认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06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