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彰显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快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理念
话语体系是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讲什么”的问题,体现着话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立场,是话语正义评判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我们亟须构建一套价值正确、科学严谨、内涵丰富的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坚持“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彼此契合,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形成的思想基石。“天生万物”“道生万物”与人与自然统一于物质性相通,“天人合一”“万物为一”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和解的人类理想相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观点相汇。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道法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民为邦本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从时代思想精华的角度实现了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到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跨越,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话语创新发展。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科学理论。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立足于我国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探索、生动实践,从着力解决我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生态话语,用中国生态理论阐释中国生态实践。“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等新表述,就是生态话语“中国风”的典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双碳”承诺到绿色“一带一路”,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世界,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无不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的人类情怀和大国担当。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人类社会未来生态图景,坚持问题导向,提炼出既受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又能为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理解认同,既具有中国价值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生态文明话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塑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