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2023-11-17 383

党课讲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战略目标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精神文明的塑造上,城乡之间还存在差距。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把“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近日,考察浙江时提出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其中就包括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必须从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双重意蕴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包含“城乡融合”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理路,如何把握和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实践的理论起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城乡对立状况将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趋势,城乡融合必然取代城乡的分离与对立。关于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也有所论述:第一,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均衡分布;第二,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逐步消灭城乡对立;第三,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第四,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等等。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城乡融合需要经过以下几步:城乡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经济融合,人口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人口融合,土地利用混合型和多样性的空间融合,城乡居民观念差异缩小的价值融合。城乡融合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需要有文化、制度层面的深度融合,才能达到融合的最终目的。

因此,城乡融合不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简单推动,而是人类社会形态不断发展完善的实践过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提出意味着城乡关系向高水平融合迈进,即以城乡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为前提,通过城市与乡村在精神文明建设平台、体制机制方面的融合,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与互补,最终促使城乡居民观念和认知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全体成员精神风貌得到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研讨发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78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