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专题党课讲稿:新时代的“窑洞对”
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留下太多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实践。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来到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在延安时期,杨家岭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著名的“窑洞对”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窑洞对”的要义,是回答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确保政权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跨越70多年的新回答,这是新时代的“窑洞对”。
赓续红色血脉
让人民当家作主、监督政府
1945年夏天,陕北窑洞。“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来破解中国史上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同志略作沉思:“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有些同志害怕人民群众批评的事:“群众发牢骚、讲怪话,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讲了几句尖锐一点的难听话,就去追查,就进行打击压制。”1950年5月,在听取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时,他指出“要充分看到民主党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