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
2023-10-02 183

党课讲稿: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冲突频发,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全球有识之士关注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今天,造成人类社会种种风险和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不同文明之间无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关。不理解其他文明,就会固步自封,自设藩篱,拒绝交流,从而导致文明间的隔阂;不尊重其他文明,就会以自己的文明优越感否定其他文明,甚至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加于人,将文明隔阂升级为意识形态对抗;不信任其他文明,就会对其他文明心怀戒惧,以零和思维方式看待其他文明的发展壮大,以致排斥打压其他文明。所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最关键的就是解决好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处这一根本问题。

而解决好此一问题,首先应该承认一个前提,这就是,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一个清一色的自然界是令人恐惧的,无论这个颜色是红的、白的、蓝的还是绿的,同样,一个清一色的人类社会也会让人恐惧。中国有句古话: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世界上的人们一直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不同地域族群的有限活动范围造就了彼此的差异。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造就了各地族群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秩序架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文明多样性由此形成。

承认并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实现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才能真正消弭国际冲突根源,走出结伴共赢的新路。因此,我想从文明的两个基本属性出发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

西方现代文明的崛起提出了文明的时间属性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同时具备时间和空间两种属性。文明多样性就是在文明的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的双重维度观照下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所谓人类文明的时间属性指的是文明的发展程度问题或阶段问题,空间属性指的则是各个文明的形态问题或特色问题,这两点全部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328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