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很荣幸受XX邀请,参加“濯锦课堂”的主题宣讲,在来XX的路上,我都在思考该怎样讲好“新思想”?其实,在今年的4月3号,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便提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12字总要求,“学思想”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一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独特气质。有学者研究分析,在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日记里,有大量理论学习的内容。比如,同为抗战时期的中高层干部,国民党人陈克文的日记里满是喝酒、宴请、牢骚以及花边新闻,而共产党人王恩茂的日记里始终是学习、读书、讨论、培训的记录。100多年来,这种学习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政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学习领会新思想、把握新时代。我认为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望远镜”和辩证唯物主义“显微镜”来看,找到一种历史纵深感、时代方位感、生活场景感、思想深邃感,做到“高得上去、低得下来”。所以今天,我以“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为题,和大家一起上一堂党课。
按照上述思路,下面我尝试通过“四组镜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组镜头“全球坐标、百年梦想”,看“二十大的主题”
〔内容提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就“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把握历史”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第一部分,我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纵向的时间相交汇的角度,从二十大报告原文进行解读,加深对新时代、新思想主题的理解,同时揉合进了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许多内容,谈一些想法。
〔具体体会〕
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魂。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6句话明明白白,但是字字千钧!其背后的苦难辉煌、梦想信念,又岂是60句、600句所能表达?不妨沿着“时间轴”,让历史来诉说,用历史来感悟:500多年前--150多年前--1921年--1949年--1978年--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
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上,深化理解二十大主题。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500多年前。请看视频
(播放《大国的崛起》片首约2分钟)
……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同时期的中国呢?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中国封建社会走到末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危机四伏!
……
接着再把目光投向150多年前。1840年的珠江口外,西方列强用战舰和炮火,打开了中国大门,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掠夺财富,屠杀人民。
历史的脚步终于走到了1921年,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复兴之路。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说成长是要代价的,我们党也不例外,10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和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这里,我们用一段视频,浓缩这一段历史……
(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片首约2分钟)
……
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一部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16个“我们...”概括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里提到了三件大事: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其次,二十大进一步描绘了宏伟蓝图: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通过以上大跨度的历史比较,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上,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理解这个民族的黎民百姓,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二十大主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