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员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国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党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深远。xxxx分公司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区委、市分公司党委工作要求,在省公司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踊跃参与、深学实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明显成效。结合近段时间党史学习以及到基层调研的所学所思所悟,浅谈“如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认识、理解、思考和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凭什么化危为机、开创新局,长盛不衰、历久弥坚,走得如此从容自信、如此豪迈壮阔?靠什么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赢得人民群众拥戴、获得扎实执政基础?
在极端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华民族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面临亡国灭种、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为了改变国家被奴役、被欺凌的境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种政治力量接连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肩负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战斗史。根据民政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1日建党,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370万人。长征出发时有86000多人,到了延安仅剩下6000多人,25000里长征,每走一公里就要牺牲6名战士。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万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更不会有党的事业的伟大胜利。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面对死亡的威胁,夏明翰烈士慷慨高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周文雍烈士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刘伯坚烈士牺牲前在给家人的信中说:“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面对利诱、酷刑和死亡,赵一曼烈士以生命维护信仰的主义,“誓之为人不为家,甘将热血沃中华。”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雷锋、王进喜、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成千上万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和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才成就了百年大党的辉煌历史。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孕育并铸就了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形成并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被任何艰难险阻所压倒的精神谱系。正如强调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我们更能体会,我们党的理想,既崇高远大,又简约朴实;既代表着国家、未来的利益,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理想的、远大的,又是现实的、可实现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人民的最强武器,也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二、共产党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