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2023-04-01 848

二十大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特殊地位作出了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他还勉励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脚踏实地加油干,扎扎实实往前奔。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最核心、最长远、最可持续的良策就是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壮大特色富农产业。各地需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本,推动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间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共同致富。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立足长远,求真务实,尝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领农民探索致富道路,仍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要素供给不够畅通

城乡要素流动存在困难,农村“失血”问题仍较严重,缺失相应的人才、资本、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覆盖存在空缺,产业发展前景不太明晰,对人才的吸纳承载能力不太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工资水平差距,人居环境和工作条件仍有待改善,青年人才对基层工作有较多顾虑,乡村难以吸引急需的创新人才。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也存在一些困难,产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的特性增加了技术利用的困难。普遍年龄较大和受教育较少的农户,不易接受能够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认知不足。从创新创业环境看,人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较突出,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一些政策措施存在棚架、空转现象;融资难是制约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最大瓶颈,尽管有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但由于额度较小,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生产基地普遍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问题较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二)从业人员观念有待转变

基层从业人员现代生产知识和经营意识较缺乏。一是缺少现代科学种植管理的知识。对绿色种植、品种选育、合理施肥、农产品的控产提质等知识较缺乏,对新事物、新理念接受能力较弱。二是较少具备品牌和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基本上只管“种好”,缺乏培养产品品牌的意识,对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比较谨慎保守。在销售上,以盼人上门收购的被动式销售为主,主动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的意识不太强。三是市场风险的承受力较差。在种植品种选择上,多是“随大流”,较少考虑市场波动,易导致“大小年”现象,一旦歉收,往往一蹶不振。

(三)金融服务创新不够充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盛会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547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