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组织工作要点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区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八届历次全会、区委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区“三个年”活动部署,聚力“四要三出”目标要求,统筹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坚守政治方向,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全区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以党员干部作风能力大提升为高质量项目大推进、营商环境大突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忠诚拥护“两个确立”,抓牢抓实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1.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在干部选任、教育培训、考核考察、谈心谈话、组织生活等工作中,突出旗帜鲜明讲政治,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健全完善上级决策部署和领导批示常态化落实机制,纠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开展党性教育,用好区内红色教育阵地,推行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做法,打造富有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用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激励斗志。
2.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计划,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中心内容、必修课程,组织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论述,抓好科级领导干部全员培训,5月底前对全区党员干部轮训一遍。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通读精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做到思想跟上、认识跟进、行动跟紧。结合主题教育,深化“党课开讲啦”“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落地见效。实施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干部能力短板,常态化开展金融资本、工业经济、创新驱动专题培训,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能力。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组织指导,全过程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持续改进。抓好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精心设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党章》学习教育,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二、落实“堪当重任”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4.多维度考实干部政治素质。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业务精通、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探索建立常态化政治素质识别机制,重点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细化考察内容,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考准政治素质提供衡量标尺。推行谈话调研、一线考察识别、综合分析研判等,掌握干部政治素质表现。持续探索干部素质考核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六必看”考核方式,收集体现干部宗旨意识、奉献精神、价值取向等的鲜活事例,使干部评价有数据和事例支撑。
5.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通过实践锻炼课、专业拓展课和群众公开课等,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专业锻炼,引导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通过完善干部评价体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各项关爱激励措施,着力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6.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个体强、整体优”选配班子,统筹考量班子整体功能和班子成员的年龄、学历、专业、特长等,全面掌握班子结构、政治表现、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做到以事择人、人事相宜。每半年对全区街道党政正职进行研判、深化日常了解。建立街道党政正职定期交流汇报制度,围绕党的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等主题,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交流会,形成追赶超越、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7.强化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市委《关于实施后备力量培养“三百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实施优秀年轻干部“育苗强基”工程,通过比选式储备、精准化培养、全方位管理等,让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线接受磨练,通过工作纪实、导师帮带、专题调研和年度考核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干部各方面现实表现。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拓宽干部来源渠道,统筹做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紧缺专业型干部培养储备工作。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激发整个干部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