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强工业”行动开展情况
一、“强工业”行动开展情况
(一)力保生产稳运行,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制订实施推动工业发展“四抓四促”行动计划(抓强链促集群、抓监测促生产、抓服务促增长、抓培育促倍增),强化煤电油气运等关键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全覆盖监测调度规上工业企业,全力服务支持重点企业稳生产、扩市场、增效益。2022年1-11月,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逆势上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连续11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全年预计增长22%以上,为近10年来最快增速;工业占G党P比重达到65%,较2021年提高4.3个百分点;工业对XX市G党P的贡献率达85%,较2021年提高7.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300亿元,达到325亿元左右,我市工业以9%的比重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做出了XX贡献。国家“新十条”和省“二十条”出台后,迅速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稳产增产的通知》《关于科学精准落实优化措施加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的通知》,建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联动机制,全力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目前,没有受疫情影响停产的企业,XX市125户规上工业企业中,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和个别企业尚无订单未生产外(共15户),全部复工复产,为今年一季度“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特色强产业,链式集群效应不断凸显。认真落实产业链培育“七大机制”,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金融支持“2+4”产业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制订产业链年度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清单,完善产业链图谱,厘清物料平衡关系,组建“2+4”产业链专家库,设立一期镍都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形成“龙头+配套”的产业体系。2022年1-11月,XX市“2+4”产业链213项重点项目开复工179项,开复工率82.9%;实现产值100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081.5亿元,同比增长57.2%。做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支持XX集团实施“优镍、强铜、扩贵、增钴、兴钛”战略,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进入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蓝柏环境、赛英特锐、XX六族3家公司正式揭牌。XX集团2万吨高精电子铜带一期、3.5万吨电镀用高端镍盐等项目建成投产;30万吨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德通国钛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6.3亿元。1-11月,产业链实现产值594亿元,同比增长54.7%;预计全年实现产值630亿元,同比增长51.2%。做强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组建新能源电池和电池产业研究院,规划建设锂电产业园,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电池材料供应及电池生产基地。0.8GWh18650型三元动力电池产品实现量产,10GW单晶切片及2GW组件项目建成投产;1亿Ah锂离子电池PACK及1GWh储能系统、XX集团7万吨三元前驱体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1.4亿元。1-11月,产业链实现产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48%;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45%。拓展数字经济产业链,推动数据存储向数据计算转变,紫金云大数据中心1.1期2543个机柜全部投入运营,XX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入园企业66户,全年交易额预计达到30亿元。数字政府指挥中心、城市云平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XX分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1.2期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1亿元。1-11月,产业链实现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1.9%;预计全年实现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3.5%。做大化工循环产业链,组建“XX市氯碱循环化工产业创新联合体”。合成氨联碱装置搬迁升级改造、2.7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15万吨片碱、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肥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3800吨精细化工产品、7万吨氯化高聚物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9.7亿元。1-11月,产业链实现产值92.2亿元,同比增长31%;预计全年实现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34%。攻关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攻克“全尾砂+膏体充填”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XX集团贵金属一、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叶林环保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一期火法系统等项目建成;40万吨合成金红石一期、低镍高硫阳极泥及含铜含镍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点火试车,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6.9亿元。1-11月,产业链实现产值45.2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全年实现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36%。打造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组建“XX市高品质蔬菜产业创新联合体”,海量陇丰年产5万吨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波杜草业年产6万吨饲草饲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1-11月,产业链实现产值78.6亿元,同比增长40.4%;预计全年实现产值80.27亿元,同比增长42.5%。
(三)围绕产业抓项目,发展动能不断积蓄。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实行市县区三级领导包抓机制及项目推进专班,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461.7亿元的125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开工124项,开复工率99.2%,完成投资8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7.7%。2个省列和17个市列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11月,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44.4%,预计全年增长43%左右。围绕产业发展补短强弱和延链补链,精心制定招商引资项目“三张清单”,赴外开展精准招商14次,对接客商460余次,邀请宁德时代等150余家头部企业来X考察,达成合作意向60多个。市企联合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签约项目44项456.8亿元;第28届兰洽会签约项目47项267亿元;全年实施工业方面招商引资项目136项,到位资金182.6亿元,同比增长21%。
(四)优化服务强实体,企业活力不断激发。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着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3000万元、强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补充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至3000万元,“不来即享”推送优惠政策10000余次,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30.51亿元,向“2+4”产业链上287户企业投放贷款218.3亿元,兑现省市两级小升规奖励资金1250万元,已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家,预计全年可实现入规20户。建立500名事业人才“周转池”试点编制,专门支持“2+4”产业链培育提升;引进高端人才43名,培训“2+4”产业链链上企业1万余人次。“数字政府”全面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5%,全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19宗1668.3亩工业用地按“标准地”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政企沟通不断深化,建立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机制,按季度分主题召开政企沟通交流座谈会,广泛征集、限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企业“点题”、部门“答卷”常态化制度化,“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50余个。企业家精神广泛弘扬,评选表彰34位市级优秀企业家。推荐XX集团公司获全省突出贡献奖,XX集团、X、XX集团、XX锂电获全省贡献奖,XX集团公司获评XX省优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