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拓展优势,突出特色,开拓创新,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在于要有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这是一个首要条件。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平原农区,如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我们立足xx市情,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
一、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点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工业兴,则县域经济兴,反之亦然。在这方面,xx曾经有过宝贵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上世纪九十年代,xx积极实施“兴工、强农、活商”发展战略,走平原农区工业化的路子,培育出了“xx”这一骨干支柱企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也曾一度创造过辉煌。我市县域经济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业企业的“龙头老大”xx集团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县域经济缺乏其他有效工业支撑点所致。xx集团在我市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2001年,xx集团占全市GDP的20%左右,占全市税收的70%左右,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是我市不可替代的支柱企业,也是xx经济的“晴雨表”。所以,xx集团遇到挫折后,这种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我们吃尽了苦头。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兴市”指导思想,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xx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工业,近两年的困难也源于工业,以后的希望和前途也在工业。一要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明确“全党抓经济,经济抓工业,工业抓民营,民营抓板块,板块带全局”发展思路;叫响“工业兴市、工业兴乡”口号。二要营造大力发展工业的氛围。坚持“以工业发展论政绩,以工业发展看能力,以工业发展给奖惩,以工业发展定升降”,形成“人人讲工业,层层抓工业”,全市上下大力发展工业的热潮。三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发展措施。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坚持以民营为主的观念,放手发展民营企业,并通过集群式发展形成区域块状经济;坚持“工业至上,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纳税人至上”,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过好环保关,确保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全力以赴打好xx翻身仗,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继续抓好xx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化改革工作。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xx改制。加快下属3家未改制企业的改制进度,7月底全面完成集团改制。汤阴xx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金泰xx味精有限公司2家企业正在与有关商家和当地政府洽谈;中英合资xx英糖药业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的开发已进入规模生产阶段,资产重组正与英国客商洽谈。xx集团公司实现整体改制后,可盘活15亿元有效资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股份公司改制步伐。目前已与台商达成了初步意向,xx股份总体改制方案也已制订。二是对改制后企业进行“回头看”,确保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组织国资、审计、工商、税务、土地、监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驻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回头看”,现场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环境保护,解决好xx生命线问题。
(三)做大园区平台。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载体来抓,依托大企业,落实园区优惠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商家投资置业。加快建设水丁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七通一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积极引进各类项目入驻园区和项目区,扩大经济总量。鼓励乡镇企业离乡进园,个体私营企业连片进园,不断提高工业聚集度,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发展的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