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弱化,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为全面掌握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市政协组织了三个调研课题组对全市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11月1日零时,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4142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4%)2.69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24464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0%)0.74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形势严峻。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市80岁以上老年人口3922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3%,高于全省0.02个百分点;我市80岁以上高龄人口约占老年人口的8.91%,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同时,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独居、空巢老年家庭日趋增多,独居、空巢老人面临生活保障、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三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速度呈明显加快的趋势。据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4400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88%,较20xx年增加0.75个百分点,年增长率0.31%。按此趋势,到20xx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8100人,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16.05%。并随着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增长高峰时出生的人口在20xx—2035年期间陆续步入老年行列,我市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准,积极顺应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不断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全市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截止目前,市政府先后实施了80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及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城乡老人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措施;全市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5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拥有床位610张,并积极筹备建设集康复、医疗、养老救孤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XX市社会福利中心;在2个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鼓励探索新型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虽然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保持了与经济社会总体上同步发展,但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与上级要求、社会需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