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富民”战略,开启“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征程,描绘“中国梦”的X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一、持续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严格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在省、市公布设定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严防违规乱设审批和变相审批。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与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权责清单的衔接。(牵头单位:区委编办、司法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发改委;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2.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2022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牵头单位:区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协调办”)、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3.加快推行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致力打造“无证明地区”。探索对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管理。(牵头单位:区司法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4.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应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着力推广“拿地即开工”“容缺预审”“多测合一”“多规合一”等改革创新举措,加快推进“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投资审批、规划、消防等管理系统数据实时共享。(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住建局;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二、强化放管结合,提升整体监管效能
5.加强审管衔接。进一步厘清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职责、权责边界,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监管程序、监管责任和监管要求。主动对接省、市审管互动平台,建立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双回路”机制,实现审管闭环,确保有效衔接。(牵头单位:区委编办、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区各相关部门)
6.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编排全年监管计划任务,梳理编制重点监管事项清单,逐步制定完善监管规则和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结合起来,减少对守法诚信企业的检查频次。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进一步充实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缓解“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人员不足问题。(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7.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探索建立自我评估、外部评价、整改提升的监管效能评估体系。(牵头单位:区协调办、市场监管局、大数据运维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8.持续推进信用监管。发挥信用监管效能,依法合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清理规范失信约束措施。落实公共信用信息修复指导意见,推动各行业领域出台实施细则,优化修复流程并纳入“一网通办”办理。制定行业信用分类评价标准,根据行业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牵头单位: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
9.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守好质量和安全底线,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加强互联网领域监管,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完善企业投诉举报联动处理机制,及时核实处理用户投诉举报。(牵头单位: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医保局、卫健委、网信办;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