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配置状况。教育培训资源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其配置状况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首要因素。经过多年建设,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但资源配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首先是培训基地布点过多,资源配置过于分散,投入不足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存在。总的看,各级党校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分散投入导致了巨大的配套需求,后期投入不足又使很多方面的配套不能实现,导致了多数党校的低水平运行状态。同时,一些党校追求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小而全,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其次是资源利用率低。长期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了分级分类管理体制,这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各级各类培训单位隶属于不同行政区域或部门,彼此之间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造成多头办学、重复培训。一方面,各单位都进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培训,而培训对象有限,任务不饱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干部接受了同一内容的重复培训,浪费了时间、精力和财力。培训院校按干部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办学,没有自主权,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院校之间没有竞争,培训对象没有选择权,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难以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流动和重组,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干部教育培训院校的办学模式多数为封闭式和自我循环,对外合作少,利用社会资源不够。
2、教学质量情况。教学质量如何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的关键因素。由于培训内容不能针对培训对象需求确定、培训方式和手段落后、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了工作效益。首先是培训内容。由于缺乏对干部知识层次和需求状况的研究,缺乏对学科动态和实践发展情况的把握,很多培训内容多年没有变化,陈旧呆板,缺乏新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当代新理论、新知识方面的内容,有的即使增加了一些现代管理和科技知识等方面的课程,也是零敲碎打,难以满足干部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实际需要。各级党校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教材体系,大部分党校在培训时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干部的岗位和工作特点不同,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大不一样;每个干部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一样。但目前上下级之间、不同职位之间培训内容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层次性要求。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够,特别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实例较少,就理论讲理论,学员感到不“解渴”。其次是培训方式和手段。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大都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方式,由教师进行主导式的灌输,没有注意到受训对象的特点,忽视了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际情况是,干部学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理解能力比较强,对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简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而那些适合成人教育特点、以学员为主体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启发研讨等研究式教学方法,则很少使用,影响了教学成果。作为重要培训环节的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也往往流于形式。数字通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还没有广泛应用,很多培训机构仍停留在“一本讲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状态,不仅传播知识速度慢,而且不形象、不生动,教学效果差。再次是教师素质。党校系统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各级党校教师中高学历的人才较少,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骨干更是凤毛麟角。有的教师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又很少进行社会调查,对现实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讲课脱离实际,难以解答改革、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师知识更新机制没有形成,培训者不先接受培训,信息闭塞、知识落伍,授课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有的地方对党校教师进口把关不严,把它作为就业安置的一种渠道。有的考核奖惩力度不大,教师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一些党校非教学人员过多。
3、培训对象的状态。这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的内在因素。有些干部缺乏学习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的年轻干部认为自己受过正规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再参加培训是复习,没有兴趣;一些参加工作多年的干部认为自己能力水平和理论素养经过多年积累,基本够用,参加培训不会有太大提高,从而形成年轻干部不屑学、年长干部不愿学的“自我满足”现象。还有的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上进心,对学习培训不感兴趣,热衷于应酬和交际,以种种理由逃避培训。这些心态,直接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效果。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工作是硬任务、学习是软任务,谁工作清闲就让谁来学习,有的甚至出现了“学习专业户”。一些培训对象的学习动机不正确,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素质提高上,而是通过学习拉关系、交朋友,进党校是为了“养养神、学点词、喝点酒、交些人”,使培训不能收到预期效果。有的干部缺乏学以致用的自觉性,学而不用,不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使培训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4、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健全。这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激励不够和约束不够的问题在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同时存在。一是缺乏统一、规范、强有力的干部教育法规体系。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党委领导同志的重视以及干部自身的认识程度,带有比较浓厚的“人治”色彩。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定期培训制度、调训制度在很多地方得不到落实,经常出现调不出或被顶替的现象,尤其是主要领导和工作骨干调训难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对学员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干部在学习期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培训单位和干部所在单位对培训对象均缺乏必要的约束。三是在干部使用上,没有真正把理论学习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及其效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培训与使用脱节。用人导向上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四是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总体效益目标。在培训规划中,培训目标往往只是数量指标,而对培训的效益目标没有明确规定,同时缺乏对培训效益的检验措施。
5、培训主管部门的工作情况。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水平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一些培训主管部门作用发挥不好,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一是缺乏效益观念。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组织培训,重视培训班次、人数多少,轻视培训质量;重视抽调学员,轻视对学员的管理;重视办班形式,轻视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有的甚至把干部培训作为创收的手段。二是管理不力。虽然都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但是在履行宏观管理职能上缺乏力度,有的甚至一年也不开一次会,对工作缺乏指导、规划和协调。有的主管部门给党校下达培训指标多,在调动办学单位的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有的抽调学员随意性大,不是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和干部实际需要安排培训;有的管理意识不强,忽视和放松对干部培训期间的管理。三是对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缺乏应有的检查考核。对参加培训的干部缺乏考核认定,述学、评学、考学流于形式,对干部学习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抽象性评价上,反映不出学习的真实情况和效果,特别是对干部参加培训后,利用所学知识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考察。四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薄弱。尤其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够,对如何把握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如何建立教育培训工作效益的评估体系,缺乏深入认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益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70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