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工作措施不到位,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村级集体收入状况较差。据一个县级市统计,目前全县村级集体收入XX万元以上的村只有XX个,仅占XX%,近半数的村集体收入寥寥无几。集体收入的减少和来源枯竭,将村级集体经济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瓶颈。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弱化。调研中,请XX位乡镇党委书记列出当前农村工作最难的X件事,有过半数谈到“花钱难”,有的还将其列为“诸难之首”。一些困难乡镇党委书记感叹:“现在村里的问题不是‘无钱办事’,而是到了‘无钱吃饭’的地步。”由于无钱办事,群众“急、难、盼、怨”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同时,农村干部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直接导致村干部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在调研的县(市、区)中,目前能够按每人每月X元以上标准正常发放村干部工资的村仅占XX%左右,低标准、非定额、年终结算式(有多少算多少)勉强发放的村占XX%左右,长期发不了的村占XX%左右。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功能弱化。调研的乡村中,相当一部分负有债务,据一个县级市统计,目前全县个村中,共有个村负债,占总数的XX%,其中负债30万元以上的村有XX个,占总数的XX%。集体债务负担沉重,使一些乡村组织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上,“过日子”成了工作的主题。一位乡党委书记说:“我们现在是‘借新债还旧债,越借越多;拆东墙垒西墙,越垒越矬’。”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信誉下降。长期欠债不还,特别是欠农户的钱归还无期,导致乡村组织形象受损、信用度下降,一些乡村干部自感“矮人三分”,开展工作时底气不足,加之有的农户以借条“要挟”乡村干部,给日常工作的推动带来难度。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问题,也有工作上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集体资产的收益减少。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农村已无集体企业,有集体企业的,也多因经营机制的原因走入困境。过去,部分农村留有一定比例的“机动地”,可以收取一些土地承包费,后在改革中“机动地”被取消,保留下来的也多是一些老化的果园,随着果品价格的下降,承包费收入已微不足道。集体财务管理混乱。少数农村集体财务审批制度不健全,监督跟不上,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有的村因国家基本建设获取了大量的土地补偿金,但由于村干部素质差、管理不到位,这些“保命钱”在盲目投资或挥霍浪费中损失怠尽。部分乡村干部观念落后,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抓增收的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些村干部思想僵化,在增加集体收入上想不出路子,找不到办法,面对困境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第一,通过组织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为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既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也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村级组织应通过兴办专业协会、中介服务中心、营销市场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加工增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通过完善租赁、承包、股份经营等形式,盘活集体存量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严格和规范村级财务与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和落实以农村财务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做到财务收支逐条逐项公开,真正把加强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非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擅自签字报帐,有效防止和堵塞各种漏洞。对重大集体经济行为,必须依照程序由村民民主决策,严防集体资产流失。乡镇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
第三,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教育引导农村干部转变观念,澄清“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创办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没必要、无出路”等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发展思路,提高科技素质和“双带”能力。大力培养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市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突出问题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68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