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市第X次党代会专题调研工作部署,第XX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和部分开发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调研座谈会,了解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效、薄弱环节,征求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成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数字强国、数字强省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数字XX”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数字经济发展起步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单位共有179家,其中工业企业104家、服务业企业10家、商贸业企业65家,在在库企业中占比分别为6.4%、5.1%和16.7%。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7.6亿元、增加值16.2亿元,服务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2.1亿元,商贸行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9.5%、16.9%、60.1%。宁国市被评为安徽省2019年度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二)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广德市PCB、宁国市电子元器件、XX经开区光伏制造和锂电池产业集群。广德PCB产业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1户,占全省PCB企业2/3以上,产值约占全省PCB产业的80%。宁国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是省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CBB电容器生产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兴起,以宛陵科创城、智谷软件产业园为产业集群,孵化出一批优秀企业;宇呈数据着力发展商业航天和大数据应用,研制出了国内首颗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创见未来被评为省重点软件企业,易测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入选省首版次软件。电商发展基础逐步夯实,绩溪、广德、泾县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活跃网店1.5万个左右,从业人员2.2万人,网络零售额5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67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5家。2018年以来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227个,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38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品牌59个。今年1-6月,全市共有跨境电商企业5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2.92亿元,同比增长384.97%。
(三)产业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工业方面,全市累计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6个,省级智能制造专项5个,共79户企业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已达50个。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博瑞特、司尔特、中鼎密封件分别入选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机构和标杆工厂目录。我市与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SAP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帮助皖南电机等8户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评估;“XX古泉5G+特高压智慧换流站”项目填补了电力行业在全球5G+特高压建设应用的空白;广德捷配电子通过软件技术重新定义制造业,打破了工厂间的界限,实现印刷电路板打样从原来的5-7天缩减到1天完成。联合江苏溧阳,推动苏皖合作示范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通过5G新技术和标识解析的结合,率先实现“苏皖合作区示范区”内企业互联、数据共享共用。农业方面,42家农业主体实现物联网和电商企业有机结合,农业互联网应用企业72家,其中省农业互联网示范点20个;今年二季度全市371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网上交易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3.69%。
(四)数字技术应用加速普及。“智慧XX”建设积极推进,XX城市大脑上线试运行,首批推出宏观决策、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民生福祉、文化旅游等领域23个智慧场景;依托“1+7+N”云平台体系的宛陵大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逐年提高,在全省率先完成联网攻坚任务,各县市区基本建成教育专网;全市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到100%。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实现域内互联互通;全市智医助理系统建设完成,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数字城管”覆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390平方公里,实现主城区16平方公里城市管理动态监控。“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开放共享新轨道,建成政务云计算中心平台,已有37家单位38个信息系统入驻,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互联互通。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交通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一批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