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报告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而振奋的心情,共同学习领会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这次全会,是在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指明了航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根据XX省委的统一部署和XX书记在XX重点园区和企业调研宣讲时的指示精神,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并结合我们XX地区的实际,探讨如何将这股强大的思想力量,转化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深刻认识全会的里程碑意义把握新征程的历史方位
党的每一次中央全会,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方向的校准、力量的凝聚。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其重大意义尤为凸显。
首先,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擘画。如果说“十四五”时期我们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十五五”时期就是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一跃。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是这场历史“接力赛”中至关重要的一棒。它不仅是对过去五年辉煌成就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五年发展路径的科学谋划,确保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衔接提供了坚强的战略指引。
其次,这是一次应对变局、开创新局的精准导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如何在深刻变化的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中抓住发展主动权?全会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全会精神贯穿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行稳致远。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智慧。
再次,这是一次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行动指南。《建议》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凝聚全党智慧、承载人民期盼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心声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社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是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二、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以新发展理念统揽全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我们学习领会,关键要抓住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综合来看,全会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要义之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十五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主线。与以往不同,这次全会更加突出“质”的提升。在《建议》中,不再简单设定GDP增长的具体量化指标,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意味着我们告别了过去那种粗放式的、以速度论英雄的发展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全会《建议》破天荒地提出了“三大定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三个指标,如同指挥棒,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发展动能的根本转换。“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扩大内需,完善分配格局,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则是在确保“质”的前提下,对“量”的合理追求,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