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 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县委组织部)
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县组织部)
以史鉴今担使命守正创新促落实(市委党史研究室秘书处负责人)
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残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 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县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深入一线察民情、聚焦痛点谋实策、真抓实干求实效,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扎实推进民生保障走深走实,切实纾民忧、暖民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建设新篇章。
倾心察民情,深入一线感知民生冷暖。“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才能摸准民生脉动、感知百姓冷暖,为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五五”规划窗口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以“身入心至”的姿态,把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作为履职之本。要“沉浸式”走访,带着问题走进居民家中、融入社区院落,与群众促膝谈心,将诉求困难详细记录,建立详实“民情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多渠道”纳言,既用好政务APP、民情热线等线上渠道,也在社区设置意见箱、召开议事会,邀请群众共商共议,从家长里短中捕捉共性诉求。更要“系统性”建档,对社情民意按领域分类,厘清“立即办”的当务之急与“逐步推”的长远需求,界定个性与共性问题,形成清晰的民情清单,为后续精准施策、高效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扎实的民情调研、科学的分析梳理,真正把“民生冷暖”转化为“治理清单”,让每项决策顺乎民意、每项服务温暖民心。
倾力谋实策,聚焦痛点破解急难愁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干部的行动号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十五五”民生目标为牵引,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勇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坚持精准把脉、靶向施治,面对管道堵塞、证件办理等即时性问题,实行“接诉即办、一次清结”,以速度传递温度;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跨部门事项,推行“一事一策、专班推进”机制,打通中梗阻;面对物业服务、环境整治等共性难题,则要深挖根源、推进系统治理,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走深走实。也要善用科技赋能治理,建设“智慧民生”平台,通过数据研判民生需求、智能匹配资源,推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打通民生堵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高效便捷,以科学精准之策回应民生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责求实效,真抓实干筑牢幸福根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民生工作,重在务实担当、贵在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实效导向,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确保每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务实有效。要推动服务资源直达基层,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点和“一站式”便民中心,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同时要注重民生项目的长效运营,落实“建管用”一体化机制,既确保设施建得好,更保障服务用得久。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尺,建立实事办结回访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数据监测等方式,跟踪项目实效、听取真实反馈,对运行不畅的服务及时优化,对群众新需求快速响应。唯有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小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赢得群众真信任、筑牢幸福硬根基,为绘就“十五五”民生新图景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