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起,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刚才聆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深受教育。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其中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论述,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基层、心系乡土的干部来说,不啻为一声思想的惊雷,更是一道行动的号令。
站在这里,我不想过多汇报XX镇已经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我想借此宝贵机会,以一名基层党委书记的身份,更以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党员干部的身份,和大家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反思与期盼。这既是向组织汇报思想,也是一次自我剖析和鞭策。
一、感悟“国之大者”:从“现代化”新高度,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与使命
学习全会精神,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究竟“新”在哪里?我们追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又到底意味着什么?过去,我们谈乡村发展,可能更多聚焦于“脱贫”“增收”,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而这次全会提出的“现代化”,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维度上。
这“现代化”,绝不仅仅是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更是要让农民的精神富起来、农村的环境美起来、农业的根基强起来。它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对于我们XX镇这样一个地处XX市北部的山区镇而言,这种感受尤为强烈。我们紧邻繁华都市,一边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文明,一边是静谧古朴的田园风光。这种强烈的对比,时常让我陷入沉思:我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过去,我们或许曾有过“边缘化”的焦虑,担心跟不上都市的步伐。但全会的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独特优势。我们拥有的青山绿水、千年文脉和淳朴乡风,在“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不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极其稀缺的战略资源,是XX市这座超大城市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文化后院和心灵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