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推进会议,主题鲜明、任务明确,就是要直面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和痛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集中攻坚,坚决彻底解决好不动产“登记难”这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不动产登记发证,一头连着政府公信力,一头连着群众获得感。一张小小的产权证,承载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其财产安全的法律保障,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检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否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尺,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具体抓手。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攻坚战。
一、肯定过往成效,正视当前挑战,深刻把握工作的时代要求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累计完成登簿超过22万件,不动产登记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特别是在2023年,全市不动产登记申请办结率已达到98.63%,部分业务办结率更是达到了100%,基本实现了“立等可取、即时办结”的服务模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线登记人员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是历史积弊深、牵涉部门多、法律关系复杂的疑难杂症。这些存量问题若不及时化解,不仅会严重影响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会持续侵蚀政府的公信力。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办理问题,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从政治层面看,这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不能下定决心、拿出实招解决好“登记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经济层面看,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修课”。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有效化解“登记难”,能够盘活社会存量资产,为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便利,激发市场活力,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从社会层面看,这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房屋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财产。产权不明、办证无门,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妥善解决问题,让群众拿到“红本本”,吃下“定心丸”,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