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务集团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集团公司在这里召开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解读并全面部署《XX水务集团资产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思想统一的动员会,也是一次责任压实的部署会,更是一次行动落实的誓师会。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集团各部门、各权属公司的主要负责同志和资产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大家齐聚一堂,目的就是为了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共同开启集团资产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引擎。加强资产管理,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更是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迈向现代化企业治理的战略基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把握加强资产管理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集团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自XX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截至2024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元大关,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依然实现了“双增长”,这充分证明了集团的发展潜力和强劲韧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集团高速发展的态势相比,与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集团的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因素,也有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底”不清,资产管理基础依然薄弱。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和快速扩张,部分资产从购入到使用、从登记到核算,存在信息脱节、账实不符的情况。一些长期闲置的资产、低效运转的资产、权属不清的资产,像“沉睡的巨人”,占用了大量资源,却没有创造应有的价值。家底不明,心中无数,精细化管理就无从谈起,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是“权责”不明,管理责任链条存在虚化。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资产管理的责任往往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的“专利”,业务部门作为资产的实际使用和支配者,其管理主体责任未能完全压实。这种权责上的脱节,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维护保养不到位、无形损耗增加等问题时有发生,难以形成“人人关心资产、人人管理资产”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