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次专题党课,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考察XX省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共同探讨如何从我们民族波澜壮壮的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我们XX村镇银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望过去,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审视当下,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明天,必将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金融从业者而言,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穿透力与时代价值
八十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全面侵华战争,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不屈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血肉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脚下的这片XX热土,是当年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和战略支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曾长期驻扎于此,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重要抗日根据地。XX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XX时,专程参观了XX战役纪念馆,他深刻指出:“XX战役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总书记的铿锵话语,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殷切嘱托。
伟大抗战精神,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桩桩感天动地的事迹所铸就。
在XX的XX山区,流传着一位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八路军的好妈妈”的英雄女性——XX莲子的故事。在日军疯狂的“扫荡”中,身为村妇救会主任的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将八路军的伤病员藏在家中,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他们喂药、换洗。为了保护伤员,她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孩子扮成伤员的亲人,以此来迷惑敌人。在一次危急关头,敌人进村搜查,她急中生智,把一名重伤员藏在自家的柴草垛里,自己则镇定自若地坐在门口纺线,最终骗过了敌人。她的家,就是八路军的后方医院;她的粮食,就是战士们的生命给养。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她和乡亲们“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这种军民一家、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正是人民战争磅礴伟力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坚实的依靠。
如果说XX莲子代表了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那么牺牲在二十大地的八路军副参谋长XX权将军,则彰显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42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企图摧毁我八路军总部。在突围转移过程中,XX权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掩护总部机关和后方群众转移。在XX县的十字岭,为掩护最后一批同志撤离,他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他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XX权将军用他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铮铮誓言,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乐观主义与大无畏精神。
从“八路军的好妈妈”到XX权将军,从千千万万有名和无名的英雄身上,我们得以深刻地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是抗战精神最核心的基石。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四万万同胞无论党派、阶层、地域,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没有屈服。无数仁人志士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
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武器装备远胜于我的敌人,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广大抗日军民,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条件,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最终拖垮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