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合作社关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XX县供销合作社立足职能定位,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和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当前工作进展、主要成效、运行机制及未来规划,以期为持续深化此项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工作背景与政策遵循
农药包装废弃物因其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若随意丢弃,将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及公众健康。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回收处置工作,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
本项工作严格遵循国家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上位法规精神,并以XX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的意见》为直接行动指南。该《意见》自2018年6月7日起施行,明确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工作原则,为全县构建回收、归集、处置一体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二、主要成效与数据分析
在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各方协同努力下,XX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9月底,全县本年度累计回收并实现无害化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总量约113.9吨。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回收体系的运行效率,更标志着大量潜在的环境污染物得到了安全处置。
从回收废弃物的具体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两大类:
1.废弃包装袋:累计回收约545.6万只。此类包装以塑料、铝箔复合材料为主,具有轻便、使用广泛的特点,是田间地头最常见的废弃物类型。
2.废弃包装瓶(罐):累计回收超451.8万只。此类包装多为塑料瓶、玻璃瓶等硬质容器。
数据显示,废弃包装袋在数量上略高于包装瓶(罐),这与当前农药制剂包装向轻量化、小剂量化发展的趋势相符。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农药包装材料中,塑料瓶(聚酯瓶)和铝箔袋是主流,合计占比通常超过90%。XX县的回收数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农业生产中农药产品的包装消费特征。通过对此类数据的持续追踪分析,可为上游农药生产企业优化包装设计、推广使用更易回收或可降解材料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