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专题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X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24年,省委、省政府将X确定为X唯一“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试点中心镇”。一年多来,全镇上下高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旗,以45项核心指标为刚性抓手,用“头号工程”之势全面开启“镇向城”蝶变新征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规划筑城,绘就“乡镇”变“小城”的宏伟蓝图
一是高规格擘画蓝图。2024年6月X镇入选X省“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试点名单,成为X唯一试点镇。此后,X高度重视,市领导带队多次赴X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现场推进工作,X市同步成立由市长任组长、24个市直单位为成员的“X镇按小城市标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已召开四次全体会议部署工作。二是高起点谋篇布局。X镇锚定“镇”向“城”跃升,聘请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驻场编制《X市X镇小城市发展建设规划(2023-2025年)》,已通过专家评审,正按程序报批;配套出台了《X市X市X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同步梳理《三年行动项目清单》,列出X市X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项目(一期)、X市山乡古韵西京古道乡村振兴示范带(X段)项目(一期)等重点项目。三是高效率协同攻坚。X镇深化央地合作,与中建一局签订战略协议,采用EPC模式构建“政府+央企+社会资本”多维共建机制,为高品质建设保驾护航。同时强化督导,市专班驻镇一个月,聚焦小城市建设、典型镇创建及近期韶乐领导调研交办事项,建立项目、产业、村庄包点分片跟进制度,实行“周计划、周总结”闭环管理,打通堵点,加速城市更新。
(二)坚持产业强城,推动“流量”变“留量”的价值转化
紧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风口,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2024年以来,全镇累计签约项目涵盖生猪养殖、新型材料、新能源等多元赛道;紧抓涉企服务,深入一线为企业“走找想促”“送解忧”,旺海沥青、祥成商贸等企业先后达规入库,扶持培育“四上”企业总数达20余家。经济指标持续向好,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8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高于X市平均;2025年上半年再传捷报,镇域生产总值达8.9亿元,同比增长3.0%,跑出稳中提速“加速度”。一是农业产业稳步提升。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到人。2025年,完成谷物种植15000余亩,完成大豆种植900余亩,经济作物春种面积16000余亩。由致富带头人示范,在X村、X村等成片种植橙子约3000亩、无花果约600亩。积极推广豇豆“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X村豇豆连片种植项目,头茬种植面积达100亩,并成功将该种植模式的豇豆产业种植扩展到各村,种植面积扩展至280亩,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是能源产业转型突破。以华电X公司“厂区变园”为契机,支持企业“强链、延链、补链”,由单一的火电企业转型升级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电热冷调综合能源岛“示范先行”试点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投资4亿元,完成多项能源项目建设与13公里管网铺设,成功向东锆新材料有限公司供应工业热能,持续推进储能、风电等项目,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三是文旅产业融合升级。依托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办学旧址资源,完成了中师剧院、定友图书馆、长尾洞体育公园等一批纪念地建设,打造研学文旅IP。同时,串联X大捷庆功地、宜乐古道等文化资源,引入企业配套完善休闲、民宿、住宿等设施,先后在三星坪村建设了综合文旅项目、特色咖啡屋,在X村打造了璞·山舍民宿、老屋咖啡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获评3A级景区,吸引游客23万人次,形成文旅发展聚合效应。四是乡村产业多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积极发展兴村富民产业。由25个村共同入股,联合成立强镇富村公司,今年4月每村分红到账1万余元。盘活老X边贸城、X村、X村和X村的闲置厂房,建成4处乡村振兴车间,带动近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各典型村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2024年6个典型村村集体收入共约225万元。
(三)坚持功能补城,推进“短板”变“长板”的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