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正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为XX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夯实根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洞察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
镇域,连接城市、服务乡村,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单元,是县域经济的坚实底座,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支点。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兴。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当前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巩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昂扬态势的现实需要。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围绕市委提出的“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先导、以适度聚居为方向”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加强劲。经济发展的确定性,来自于每一个经济细胞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据初步核算,全市镇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成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去年的14:43:43调整为12:45:43,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升,显示出镇域工业化的坚实步伐。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全市有7个镇成功入围省级百强中心镇,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我市镇域发展潜力和工作成效的有力肯定。
二是产业发展的特色化格局初步显现。各地坚持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避免了“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竞争。一批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的农业强镇,正在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化运营延伸;一批靠近中心城区和交通干线的工业重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一批拥有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的文旅名镇,通过高质量打造农文旅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
三是城乡融合的步伐显著加快。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镇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速补齐。特别是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乡村聚居点,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也为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镇域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和挑战。首先,规划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部分乡镇的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与项目策划、资源配置、资金保障脱节,存在“两张皮”现象。有的规划前瞻性不足,未能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变革和人口流动的趋势,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滞后或标准不高。其次,产业的先导地位不够突出。“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分类施策方针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偏差。部分农业镇“有品类、无规模、无品牌”,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部分工业镇项目散、链条短,未能形成产业生态;部分文旅镇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依然存在。再次,适度聚居的综合价值未能充分彰显。一些聚居点的建设与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结合不紧密,导致“人气商气”不足。有的地方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成本控制不严,增加了群众和政府的负担,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强。
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识层面的原因,也有工作方法层面的不足。全市各级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去研究,一项一项去解决,决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面对未来,乡镇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功能复合化、产业特色化、形态集约化、治理现代化等新特征。谁能率先适应这些趋势,谁就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全市上下必须增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更高跨越。
二、聚焦关键领域集中发力,系统构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