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社区发展之路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此相聚。今天是2025年10月10日,一个承载着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辛亥革命114周年纪念日。百余年前,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了沉沉暗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民族探寻复兴道路的崭新篇章。刚才,我们社区的年轻党员代表们以“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烽火”为主题,带领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们的领学分享有深度、有温度,展现了我们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使命的感悟。
从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的石破天惊,到抗日战争“万众一心”的地动山摇,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觉醒与奋起。今天,我将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与同志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旨在共同从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峥嵘岁月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寻找行动的坐标,将伟大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我们XX社区在新时代不断前行的磅礴动力。
一、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穿透力与时代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我们回望8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当我们追忆那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争,一种磅礴浩然的精神力量便会充盈胸膛,这便是伟大抗战精神。
第一,伟大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抗战精神的灵魂。当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发自肺腑的呐喊。从白山黑水间的抗联战士,到芦苇荡里的游击队员;从正面战场上与敌血战的将士,到毁家纾难、支援前线的普通民众,无数仁人志士以身许国,用血肉筑起了我们民族新的长城。正是这种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将四万万同胞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形成了“人人欲战,个个敢死”的抗敌洪流。这种情怀告诉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人生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伟大抗战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杨靖宇将军腹中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也未曾向敌人低下高贵的头颅;“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捍卫国土的决心;无数不知名的英雄,在敌人的屠刀面前,选择了慷慨就义,用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种气节,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它昭示着我们是一个不可战胜、不可屈服的民族。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我们都有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第三,伟大抗战精神,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当年的中国,国力衰弱,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侵略者。然而,我们的人民没有被吓倒。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凶残敌人,我们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牺牲最惨烈的殊死搏斗。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亿美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段泣血的记忆。然而,正是这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飞机大炮的侵略者,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任何强权面前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