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全区农村集体“三资”清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农村集体“三资”清收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传达学习省纪委监委相关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区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一阶段的清收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区农业农村局通报了前一阶段全区“三资”清收工作的总体进展和各乡镇街道“册外地”收费情况,相关单位也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总的来看,前一阶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一些深层次、历史性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资”清收工作是一场硬仗,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三资”清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底”和命根子。管好用好“三资”,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全区上下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多次强调要“管好用好集体‘三资’,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省委、市委也多次召开会议、印发文件进行专题部署。抓好“三资”清收,就是将上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的具体行动,是对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直接考验。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彰显对党忠诚。
第二,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必由之路。然而,长期以来,我区部分村集体存在“家底”不清、资产闲置、资源流失、债权悬空等问题,这些“沉睡”的资产不仅未能产生效益,反而成为了制约发展的包袱和隐患。据初步统计,全区仍有数千万元的应收未收款项长期挂账,有数万亩的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存在合同不规范甚至被无偿占用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盘活这些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就是一句空话。看看周边一些先进地区,通过“三资”清理,像XX市一年就清理不规范合同1513份,收回土地资源252.89亩,清收租赁费69.17万元;XX县仅今年以来就清收债权352.87万元。这些鲜活的例子充分说明,“三资”里面有真金白银,盘活了就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通过这次清收,彻底摸清家底,激活沉睡资产,为我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第三,这是加强基层治理的治本之策。“三资”管理不规范,是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灾区。从近年来的信访举报和巡视巡察反馈看,涉及农村“三资”问题的占比居高不下。一些“村霸”、宗族势力长期侵占集体资产资源,一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优亲厚友、低价发包、损公肥私,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开展“三资”清收,就是要向这些顽瘴痼疾开刀,就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这既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斩断伸向集体资产的“黑手”,清除基层治理的“病灶”,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