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2025年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分管副主任带领下,就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8月起,调研组实地走访了X、X、X、X、X、X等重点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情况;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经开区管委会、X公司等部门对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放大数字经济叠加、倍增作用,实现数实融合赋能提质增效、数据要素价值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有力推动普陀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增长动能强劲。组织体系立体化构建。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成立“1+8”专班体系,锚定向“高”攀升、向“融”提效、向“新”进军三大主攻方向、八大攻坚行动,通过“专班统筹+清单推进”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各项任务高效推进。规划政策精准化供给。编制完成《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以及全省首个县域《“北斗+”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海洋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总量指标跨越式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4%,实现年均增长12.1%;核心产业营收增至14.7亿元,实现年均增速高达26%。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36.3%。
(二)特色平台加速构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平台格局加速成型。系统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平台体系,3个建成平台(X、X、X)运营良好;3个在建平台(X、X、X)进展顺利;N个共享平台(X等)活力持续释放。重大项目招引有力。围绕“数字海洋”持续强链补链,落地X、X等重点项目12个,目前X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和设备调试,预计9月底前投产;芯干线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场装修,预计10月份投产。要素支撑持续增强。完成通信网和政务网全光化改造,实现住人岛屿光纤全覆盖、全区5G网络全域覆盖;前瞻布局算力基建,普陀“芯灵镓园”一期项目(1200P)预计年底建成运行。
(三)数实融合纵深推进,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快提速。累计培育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标杆示范53项。正山智能获入选全市首家省级未来工厂、中远海运重工入选全省首批智能工厂、中创海洋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稳步推进,2024年完成155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改造,今年率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改造25家,2.0及以上53家。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活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24年实现网络零售额45.21亿元,同比激增59.6%,增幅位列全省第3位。累计建成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8家,今年实现网络零售额突破1亿元。国际水产城电商园区获评全市唯一“省级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展茅农创项目入选全市唯一2024年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渔农业数字化特色鲜明。建成全球海洋渔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渔船精密智控,入选工信部信创应用创新典型解决方案。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浙里钓”“普渔乐”“数智普陀”“船舶智造e建通”等特色应用场景,在渔船监管、海钓服务、渔业支付、船舶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实效。
二、主要问题
(一)数字产业核心实力不强。数字经济产业存在数字产业化规模小、产业数字化比重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缺乏产业领军的龙头企业和营收超十亿级的旗舰项目,牵引带动能力不足。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力度不足。传统产业特别是水产加工行业,受各类因素制约,企业对信息化发展重视程度不足,数字化主要停留在生产线改造、办公、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或初级改造阶段(1.0),向智能化(2.0及以上)深度覆盖推进面临挑战。中小企业受限于数字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数字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企业“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问题依然突出。
(三)数字化要素保障有待完善。算力与人工智能应用滞后。当前算力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未能充分满足智能制造、智慧海洋等领域对算力的爆发式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不足,利用AI大模型、垂域模型赋能产业升级的实践案例较少。资金支持力度仍需加大。对数字经济,尤其是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攻关等前沿和基础领域的财政投入和专项金融支持(如数字经济发展引导基金)仍显不足。数字人才保障较为薄弱。数字经济高端人才、技能型人才引留难问题突出,人才政策吸引力和配套服务有待加强。在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海洋电子等前沿领域,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知识、既有互联网思维又理解制造业痛点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绘制向海图强蓝图。提升战略定位。将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海洋特色数字经济,作为落实全区“一号发展工程”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创新高地的核心支撑,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完善规划体系。对标先进,高水平修订完善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如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通过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有重点、分步骤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建立涉海数据资源目录,完善数据采集、使用标准,推动船舶、渔业、港航等领域数据高效归集、有序共享和授权运营试点。突出海洋特色。围绕数字海洋“一区三高地”战略定位,大力实施“蓝色新动能”计划,集中资源培育壮大海洋电子信息、智能海洋装备、海洋大数据服务、数字海洋文旅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招引培育“链主”型企业和标志性重大项目。
(二)深化数实融合,激发产业焕新动能。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进阶。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进阶式”工程,在完成1.0普及基础上,大力推动2.0(网络化协同)和3.0(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中远重工、正山智造等龙头企业争创更高层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聚焦船舶、水产加工等传统行业痛点,助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实现服务业数字化跃升。做强国际水产城电商园区、普陀金融小镇等平台,推动电商直播、智慧冷链物流、数字金融等提质升级。积极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智慧康养、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加快智慧渔农业纵深发展。深化国家级智慧渔港、海洋牧场智能化建设。持续迭代升级“浙里钓”“普渔乐”“数智普陀”等特色平台,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围绕智慧港口、海洋灾害预警、低空经济等领域谋划一批应用性强、带动性高的“人工智能+”高价值示范场景。
(三)突破要素瓶颈,夯实产业基础支撑。发力人工智能与算力基建。积极引入绿色低碳技术,前瞻布局面向AI的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深入实施“AI+”赋能行动,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全环节应用AI大模型、行业垂域模型。支持打造一批“AI+海洋”“AI+制造”“AI+服务”示范场景和应用标杆。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并创造条件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资金扶持,探索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投向算力基建、AI、海洋电子、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等模式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加快人才集聚。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婚育、住房、医疗),着力破解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引留难题。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数字技能在职培训,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为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不竭动力和技术支持。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771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