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个全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调度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精准研判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纵深推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昨天区委常委会已经专题听取了相关汇报,对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形成了高度共识。发起并打赢这场正风肃纪的攻坚战,不仅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更直接关系到XX区冲刺千亿XX、建功先行XX的宏伟蓝图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关系到全区百万人民的民生福祉与人心向背。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将集中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核心任务来抓,各级党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协作,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新进展与新成效。截至8月底,全区共排查出各类问题线索680余条,已完成整改580项,整改完成率达到85.3%;共立案查处相关案件8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2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形成有力震慑。在重点推进的16件民生实事中,已有12件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其余4件也正在加速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一定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干部担当作为、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一、肯定成绩正视过往,清醒认识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毫无回避地认识到,当前的工作距离党中央的要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尚未根除,一些新出现的隐形变异问题又在抬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昨天会议通报的情况,以及各单位的表态发言,都印证了这一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只有敢于直面问题、精于分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第一,责任传导“上热下冷”,压力递减现象依然突出。从面上看,区委、区政府的决心很大,要求很严,但这种压力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衰减。有的单位“一把手”对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将其摆在案头、放在心头、抓在手上,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但在具体推动、跟踪问效上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这是纪委监委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事,存在“看客”心态,没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这种“上紧下松”的局面,导致一些深层次问题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触及,整治工作在“最后一公里”打了折扣。
第二,工作标准“降格以求”,整改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单位在问题整改过程中,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的问题。满足于“做了”而不是追求“做好”,满足于“交账”而不是追求“实效”。有的整改报告写得天花乱坠,但实际效果经不起群众检验,出现了“纸上整改”“数字整改”的现象。比如,在“校园餐”问题上,有的学校仅仅是更换了供应商,但在食品溯源、成本公示、家长监督等关键环节的机制建设上没有实质性突破。这种“走过场”式的整改,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透支政府的公信力,伤害群众的感情。
第三,长效机制“建设滞后”,系统治理能力亟待加强。当前的整治工作,在“当下改”的环节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在“长久立”的机制建设上思考不深、行动不快。一些领域反复出现同类问题,呈现“摁下葫芦浮起瓢”的窘境。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缺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长效机制。例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虽然查处了一些案件,但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套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腐败的土壤就依然存在。这种“重治标、轻治本”的倾向,是制约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根本性胜利的关键瓶颈。构建系统化的治理框架,是官方文书和报告中常强调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