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国家安全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根据近期省厅举办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平安建设业务培训班上XX副厅长的讲话要求,运输处对当前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家安全形势进行了系统性研判和评估,旨在全面识别风险、明确责任、制定对策,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交通运输环境,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形势
当前,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可控,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各项安保维稳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成功保障了“XX国际博览会”、“XX区域经济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顺畅。
然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宏观背景下,我省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呈现出“总体平稳、风险暗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存”的显著特征。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关联领域广、开放程度高、从业人员构成复杂、承载要素流动密集,使其自然成为各类风险挑战的交汇点和承压区。近期,厅领导在专题培训班上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政治引领、风险防范化解、法律政策运用、应急处置“四个能力”,并强调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和网络舆情事件、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这三条底线。对照此要求,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基础尚不牢固,能力仍有短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二、主要风险点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行业发展态势,我省交通运输领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风险点:
(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尚不稳固
安全生产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最直接的体现。当前,传统生产安全风险与新型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对行业安全稳定构成了严峻考验。
一是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风险依然突出。近年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长足进步,但部分早期建成的公路、桥梁、隧道等已进入“疲劳期”和“多发病期”,叠加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影响,潜在风险不断积聚。回顾2024年,国内发生的XX高速公路“5·1”路面塌陷事件、XX客运班车“3·19”重大交通事故等,均暴露出基础设施安全韧性不足、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存在漏洞、驾驶员等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深层次问题。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全省共发生道路运输领域生产安全事故XX起,虽同比下降5.8%,但较大等级以上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领域,监管链条长、风险点多,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
二是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复合型威胁日益严峻。我省拥有XX国际机场、XX高铁枢纽站、XX内河港口等一批国家级交通枢纽,这些关键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运行的大动脉,更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当前,针对这些目标的威胁已从传统的物理破坏,演变为物理与网络攻击、技术与人为破坏相结合的复合型威胁。无人机“黑飞”干扰机场正常起降、利用GPS信号欺骗技术扰乱港口自动化调度、通过网络攻击瘫痪高铁售票及调度系统等风险,已成为现实威胁,对我省关键基础设施的综合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危险品运输监管链条存在薄弱环节。我省是重要的化工和制造业基地,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尽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非法挂靠、违规充装、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从业人员资质不全等问题。跨区域、多式联运过程中的监管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一旦在人口密集区或重要水源地发生泄漏、燃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将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