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析当前我区水环境治理面临的形势,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有关部门和乡镇作了很好的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具体。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水环境治理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将水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治水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今年以来,成效尤为显著,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这是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底线,必须长期巩固。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部分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基本消除了劣五类水体,这标志着我区水环境的“面子”有了显著改观。同时,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处理效率即将迎来大幅提升,为污染减排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水环境治理的深层次、根源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极其艰巨。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
一是系统性治理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九龙治水”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和乡镇在工作中还习惯于“各自为战”,缺乏全区“一盘棋”的大局观和协同作战的意识。对于XX江、XX河、XX南总干、XX西总干这“四大流域”的治理,未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统筹谋划,导致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治理措施衔接不畅,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依然突出。管网问题是当前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最核心、最紧迫的短板。老旧城区管网破损、雨污不分的问题普遍存在;新建区域管网覆盖不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迟迟未能打通;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