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事:
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冲刺期”,更是安全生产的“考验期”。当下,各条线都在为完成年度目标全力攻坚。然而,越是任务繁重,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时间紧迫,我们越要稳住心神,不能乱了阵脚。今天召开这次部署大会,就是要让大家明确: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接下来,我从形势研判、问题剖析、重点任务三个维度,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三重态势”,破除“年末安全倦怠病”
(一)任务攻坚期:进度与安全的矛盾更尖锐
当前存在“三个失衡”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
一是资源分配失衡。为了完成生产任务,85%的人力物力都投向了生产一线,安全投入占比同比下降了20%。这使得安全防护设备的更新、维护以及安全培训等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安全保障能力大幅降低。
二是管理精力失衡。管理层将80%的时间用于抓生产进度,安全检查频次减少了50%。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很多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和排除。
三是考核导向失衡。个别单位将“完成产量”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安全考核形同虚设。这种“唯进度论”的考核导向,导致员工只注重生产数量,而忽视了安全生产,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漠视。去年,某分公司为了抢订单,连续72小时让设备不停机运转,最终因电机过热引发了爆炸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万元,给企业和员工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二)人员波动期:思想与行为的落差更凸显
岁末员工的心态呈现出“三个松懈”的特点。
一是敬畏心松懈。部分员工认为“干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最后这几个月能出什么事”,对安全生产的敬畏之心逐渐消失。他们在工作中放松了警惕,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再严格遵守。
二是专注力松懈。员工日均处理非工作信息超过30条,作业分心率上升了80%。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容易被手机信息、聊天等事情分散注意力,导致操作失误的概率大大增加。
三是执行力松懈。对于规程要求的“三查四验”,实际操作中简化为“看一眼就走”。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不严格,使得很多安全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安全部门的调研显示,四季度员工“习惯性违章”发生率是平时的4倍,其中“思想抛锚”是主要原因。
(三)风险叠加期:常规与突发的交织更复杂
进入10月后,我们面临着“三类风险碰头”的严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