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策研究室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市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市委政策研究室于近期组建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对我市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本报告旨在客观呈现工作成效,深刻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一、我市意识形态工作现状、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理论武装、舆论引导、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和全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思想根基不断夯实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一是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执行学习制度,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列席旁听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切实发挥了“头雁效应”,带动了全市理论学习热潮。二是宣传宣讲活动覆盖广泛成效显著。聚焦重大主题,持续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理论宣讲活动。例如,自2023年以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超过8000场,其中仅2024年就开展了6800余场,受众达127.6万多人次。特别是创新性开展的“百千万”四线宣讲活动,累计宣讲超过1000场,直接听众超9万人,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线上学习平台应用普及。依托“学习强国”XX学习平台等线上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学习新格局,理论武装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二)舆论引导精准有力,主流声音更加响亮
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一是正面宣传出新出彩。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专题报道和融媒体产品,生动讲述XX故事,有效传播XX声音,全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成就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的发展信心。二是舆情应对处置及时高效。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舆情监测、研判、处置联动机制,能够做到对敏感舆情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防范化解了多起潜在的舆论风险,牢牢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文化惠民工程和法治宣传教育,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阵地建设全面加强,传播网络日益完善
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工程,统筹推进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建设。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支持市级主流媒体加快转型升级,打造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同时,加强对属地网站、社交媒体、自媒体的管理和引导,构建起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线上宣传矩阵。二是线下阵地巩固拓展。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阵地的规范管理,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等阵地的作用,使其成为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窗口。三是教育领域阵地不断筑牢。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校园成为坚守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阵地。
(四)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工作合力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