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提质增效的工作情况简报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我区政协高标准建成了XX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为破解实践中心建成后人气不足、效能发挥不充分的难题,区政协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实践中心联盟扩圈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吸纳40家单位加盟,形成了覆盖广泛、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协商民主实践共同体。现将相关经验成效总结如下。
一、凝聚共识,明晰联盟扩圈的逻辑起点
建设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联盟,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聚起来、用起来、联起来”,破解单个实践中心资源有限、触角不深、影响不足的瓶颈,构建一个开放、多元、联动的协商民主新生态。
(一)力量“聚起来”,构建资源整合新平台
单个实践中心犹如一个点,其物理空间、人力资源和内容供给都相对有限。通过联盟化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组织壁垒和行业界限,将区域内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优质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叠加,更是智慧、渠道和影响力的汇聚。联盟的建立,旨在将分散的“点”连接成“网”,形成一个强大的资源共享池,为开展更高质量、更广覆盖的协商活动提供坚实基础。正如中央党校专家所指出的,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各方联动,能够形成推动协商民主发展的强大合力。联盟化发展,正是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协同效应。
(二)平台“用起来”,激发协商参与新活力
实践中心的核心价值在于使用。如果平台门庭冷落,协商活动曲高和寡,那么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是摆设。联盟扩圈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实践中心真正“活起来”、“火起来”。通过吸纳自带人气的成员单位,将协商活动嵌入到公众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中,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的参与门槛。协商不再是必须走进特定的“中心”,而是在图书馆、在园区、在社区、在校园里就能随时随地参与的民主实践。这种“去中心化”的布局,让协商民主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有效提升了实践中心的知晓率、参与度和创新活力。
(三)网络“联起来”,开辟为民履职新渠道
联盟的价值不仅在于内部的资源共享,更在于其强大的外部连接能力。它构建了一个上接党委政府、下通基层百业、横贯社会各界的立体化网络。一方面,通过与基层单位的紧密连接,联盟成为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毛细血管”,打通了社情民意收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对地方和人民群众的有效“下挂”。另一方面,联盟也为协商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提供了高效通道。许多在协商中形成的共识和建议,可以直接通过联盟内部的联动机制,快速传递给相关的职能部门或责任单位,从而延伸了政协的履职链条,使服务中心大局的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二、精准施策,优化联盟成员的遴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