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街道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对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对发现的短板和弱项进行分析,对下一步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XX同志汇报了全街集中整治工作的整体进展,两位服务组的同志和两位社区的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汇报和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有思考、有举措、有成效,我完全同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集中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与严峻挑战
自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在全街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效果导向,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段性成果。街道党工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尽实施方案,各社区(村)、各服务组闻令而动、迅速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街道纪工委充分发挥监督专责,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根据刚才XX同志的报告和我们日常掌握的情况,今年以来,我们累计收到各类问题线索78条,已办结72条,办结率达到92.3%。通过精准监督执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组织处理11人,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350万元。特别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我们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农村“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推动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15项,办结民生实事26件。例如,我们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反映强烈的“维修基金使用不透明、物业服务质价不符”的问题,由业主服务组牵头,纪工委全程监督,引入第三方审计,对XX小区、XX小区等5个小区的维修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追回了被违规挪用的资金48万元,并推动建立了由业主代表、社区干部、纪检委员共同参与的“三方共管”监督机制。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赢得了民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街党员干部共同奋斗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是思想认识还存在“温差”。有的同志认为,我们街道是基层单位,“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大问题,集中整治是“上头的事”,与己无关,存在“看戏”心态。有的同志则有畏难情绪,觉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怕“捅马蜂窝”,不愿碰、不敢碰硬骨头。这种思想上的“温差”和“落差”,是深入推进整治工作的最大障碍。
二是问题发现能力还存在“短板”。从目前掌握的线索来源看,主动发现、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依然不足,过多依赖上级交办和群众举报。我们的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是否真正“带电”?我们的“阳光三务”小程序、居民大走访是否真正发挥了“探头”作用?XX社区和XX社区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但从全街范围来看,深入一线、沉到群众中去挖掘深层次问题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督的穿透力有待加强。
三是整治成效的转化还存在“堵点”。个别问题的整改,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深挖根源、举一反三,导致同类问题在不同社区(村)反复出现。比如,在小微工程建设领域,我们查处了围标串标的问题,但相关的招投标监督制度、工程验收制度是否真正建立并严格执行了?如何将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把“问题清单”真正转化为“制度清单”和群众的“幸福账单”,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