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传达学习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4次会议的精神,全面总结我镇前一阶段的工作,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头看、找差距的“分析会”,更是一次明任务、强举措的“加压会”,确保我们高质量完成五年过渡期的收官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上的伟大奇迹。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广大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各族群众一道,以战天斗地的豪情、攻坚拔寨的拼劲,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书写了XX镇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过渡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回顾过去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的成果是丰硕的,变化是深刻的。一是群众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我们始终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核心任务,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政策兜底等综合性措施,推动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据统计,全镇XX户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已从几年前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18500元以上,监测户户均年收入稳定增长超过3500元。预计到2025年底,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9500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二是特色产业实现了“集群式”发展。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茶叶、热带水果、生态畜牧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活跃,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产业对群众增收的支撑作用愈发稳固。三是基础设施实现了“整体性”跃升。脱贫攻坚以来,我们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超过4.6亿元,实施完成了道路硬化、农田水利、电网改造、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9个。全镇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卫生室和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标配,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是“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实现了“全方位”巩固。我们持续抓好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动态保障了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所有为我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从近期州级服务指导组和省级督查现场反馈的问题,以及我们自身排查的情况来看,当前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温差”。少数干部存在“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思想,认为脱贫了、摘帽了,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工作标准有所降低,工作劲头有所减弱,对新阶段的新要求研究不深、把握不准。二是监测预警存在“偏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网格还不够细密,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线上预警”和“线下排查”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存在个别风险户未能及时发现、及时纳入的隐患。三是产业就业存在“落差”。部分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与市场的对接还不够顺畅;脱贫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不强,部分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四是基础工作存在“误差”。一些村组的台账资料整理不规范、不及时,数据逻辑关系不清,甚至存在错填漏填现象,影响了工作的精准性和真实性,也反映出我们一些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们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的成色和可持续性。全镇上下必须高度警醒,深刻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一场持久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