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推进会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就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交流一些个人的心得和体会。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也倍感压力。我们XX乡的整顿工作,特别是针对XX村党组织的整顿,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回首整个过程,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反思和感悟。所以,今天我不谈多少成绩,只想结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跟大家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谈一谈我们走过的弯路、我们犯过的难,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思想上的一些真实转变。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思想的破冰:从“烫手山芋”到“必答之题”
坦白讲,今年年初,当区委确定将XX村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对象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块“烫手山芋”终于还是落到了我们手里。大家可能对XX村的情况有所耳闻,班子不团结、组织生活不规范、村务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由来已久,干部群众之间缺乏信任,村里的工作常年推不动,是出了名的“老大难” 。当时,我的心里确实充满了焦虑和畏难情绪。一方面,是来自上级压实责任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面对一个积弊已久的复杂局面,真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
最初那段时间,我晚上经常睡不好。脑子里反复盘算的,都是各种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村民不理解怎么办?村干部不配合怎么办?投入了大量精力,最后还是没效果怎么办?这种心理上的负担,远比具体的工作部署要沉重得多。我意识到,整顿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方法或资源问题,而是我们这些主导者自身的畏难心理和思想障碍 。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我们乡党委班子的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要求,我们班子成员要带头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 。会上,我第一个发言,把自己内心的焦虑、畏难,甚至是一些功利的想法,都原原本本地摆了出来。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习惯了报喜不报忧,总想着绕着问题走?是不是把“整顿”看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一次必须抓住的机遇?是不是在内心深处,对改变XX村的现状缺乏真正的信心?